今天11/15蘋果民意論壇刋登我的投書「都市更新的恐慌與因應」(如下連結),歡迎大家討論與分享。
昨天剛好有新聞報導最近都更修法的方向:「政府代拆前 以協調取代調處!都更釘子戶 行政救濟權擬刪」
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71113000273-260118
這篇投書或可供上述新聞參考。
然本文主要是因應本週日將在台南TED的部分演講內容,與上次投書「高房價的恐慌與因應」一起探討當前的「都市恐慌症」。(詳見: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event/1709291156081555865397)
面對當前高房價及都市更新的恐慌,我們將如何因應?
雖然都市更新不少是受到高房價的影響,將「都更商品化」的後果,但與高房價個人理想和現實差距的恐慌不太相同,這是感受到都市環境的惡化,卻無力改善所造成「集體共識」無法產生的恐慌。
當不同都更地主各自條件與價值觀不同時,少數地主無法整合產生都更共識,而政府角色又受限於公共利益獎勵及私有財產權介入的正當性,都市更新即䧟入「改善環境」與「都更獲利」兩者衝突的僵局恐慌。
當少數都更不同意戶造成都更集體共識無法形成,政府是否該動用公權力予以拆除並要求強制參與都更?雖然依現行「都更條例」政府可以依法執行,但仍引起社會不少爭議與衝突,顯然社會各界仍有不同的價值觀。
因應之道,若能儘量透過公開公正專業的協商平台讓少數不同意戶改變心意,避免公權力的介入應是上策;若少數不同意戶無法被說服改變心意,但若能夠予以劃開不參與都更,重新劃定都更同意範圍應是中策;若無法劃開少數不同意戸都更範圍,如五樓的一樓,必須要很謹慎地遵守法律要求的「程序正義」,政府才依法執行公權力是不得已的下策。
總結都市更新的恐慌與因應,其核心根源有二:一是都更成為賺錢工具,形成商品化現象。因應之道即是都更去商品化,回歸改善居住生活環境的目的,都更必須投入心力,沒有白吃的午餐,地主真正參與了解都更才能避免恐慌。
另一是都更過去只有全面拆除重建的單一價值觀,若不願或無法拆除重建,即認定都更障礙,造成恐慌。因應之道是應建立多元的都更價值觀,老舊房屋的整建維護,不同大小規模範圍的拆除重建與整建維護並存,保持都市歷史紋理脈絡發展,容忍都更拆除與不拆除的多元價值,都市更新何來恐慌?如此不完美的都更,或許更是一種完美都更!
https://tw.news.appledaily.com/fo…/realtime/20171114/1240564